用最短的話講完這部片:戀愛、穿越、靈魂交換、拯救世界。
老實說,就是這麼老梗。
但劇情設計安排精美,
音樂配得恰到好處,特別是四首為電影打造的主題曲,
再加上新海誠最為人所知的精緻場景,
所有一切就這麼美好而令人感動。
我真的好久沒有看電影哭得這麼慘了啊。
明明看著就覺得一定會是美好結局的,
但在男女主角如同「向左走、向右走」老梗的擦肩和錯過時,
還是在心裡激動的吶喊起來。
電影看多了,很多劇情發展都很容易猜到,
但如何作好一部片,並不一定只有創新。
正如《屍速列車》,一切也是如此的灑狗血和意料之內,
甚至看到主角群就能知道誰會活到最後,
就算如此,它還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你的名字》也是一樣的佳作。
下文轉自 Youkai Tentarou
[https://www.facebook.com/tentarou/posts/10211287216122434]
[ 你的名字/君の名は 無劇透真心推薦! 🌟文長注意🌟 ]
《你的名字》已於上星期五(21日)上映了,熱門之程度據說場場爆滿!所以應該有不少人都觀賞過《你的名字》了,也應該會看到一些分析文或劇透感想在網路上飛來飛去,
不過,太郎認為《你的名字》的感動度與精彩度,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這劇情的「意外性」上,當初每個人走出來的表情都帶著一臉心照不宣的微笑(笑);雖然破哏了也不至於觀影心情被毀掉,因為它是個破了哏依然會感到精湛的設計😊,但保持著白紙般的心靈進去看,出來的效果絕對會是疊加上去的,就請看過的人守護著這份驚喜,然後趕快抓一個沒看過的人二刷去吧!
大概地說一下劇情,住在岐阜縣飛驒山區中一個叫糸守鎮的小村落的少女-三葉,與住在東京的-瀧,某次在睡眠中靈魂互換,隔天以對方的身分體驗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但當靈魂回到自己的身體時,雙方都以為這一切只是場夢……,
對,不能再多說了!想我當時也是腦海中只有個粗淺的概略「哦~這是個靈魂互換的故事呀~(呆萌)」,結果看出來超澎湃的,不僅是非常喜歡的題材,更加地沒有想到居然是這種題材的「活用」!
要零劇透的講這部《你的名字》,可以從幾個切入點來說:
►不那麼新海誠的新海誠
新海誠這三個字被台灣人所熟知,大概是那部《秒速5公分》(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媒體將他喻為「宮崎駿的繼承人」,說真的這個稱號,很奇怪,
嚴格來說,宮崎駿的風格(吉卜力風格)和新海誠風格,無論以故事還是畫風來說,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新海誠還稍為比較偏向細田守一些,但又很不是細田守!新海誠就是跨在一半一半的位子上,用非常二次元的世界觀帶出三次元世界才會發生的想像;
又嚴格來說,「動畫」是個廣義詞,宮崎駿、新海誠、細田守等人的作品都可以叫作「動畫電影」,但如果再加入庵野秀明、新房昭之、或是水島努等人,然後一併稱他們的作品通通都叫作「動畫電影」的時候,就會出現非常微妙的不同與違和感了,
新海誠風格就是一種最微妙的狀態,他原是文學系畢業的,並不是本格的動畫師,所以他的作品中有著濃濃的文青味,除了大量使用日本文學作品入題,故事中那種總是不想講得太明白,話中有話的飄渺感,更是無比詩意的圖像化;新海誠可以用一些「微科幻」(比如說《星之聲》)或是微軍事題材(《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作為基底,去描繪那麼現充主題的故事(就是談戀愛呀~),(※現充=リア充,源於日文的網路用語,指現實生活非常充實,或是現實生活不需要靠任何「二次元文化」來填補,也依然過得很滿足的人們。)
這使得新海誠作品的受眾範圍與「觀眾的接受度」都巧妙地被拉寬了,打個比方,會去電影院看《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序》的人,可能也會去看《言葉之庭》、《你的名字》,
然而!會去看《言葉之庭》、《你的名字》等新海誠作品的觀眾,倒是不見得會進電影院觀賞《少女戰車》或《傷物語》或《屍者的帝國》等等明明也是「動畫電影」的動畫電影,這樣有沒有懂我在講什麼了?wwwww
所以新海誠的風格,某種意義來說就是打破了網路上常說的「次元壁」這回事;
而若要深入探究新海誠風格,可以參考《她與她的貓》、《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尤其後兩部都還有著可以成為大作氣勢的動漫套路,而從《秒速5公分》開始,接下來的《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等作的舞台漸漸融於一般日本人的生活風景,尤其是秒速和言葉這兩部,其虐心與蜻蜓點水的朦朧感,十足就是文青動畫來著,可以說這兩部作品真的「非常新海誠」,「新海誠度」有夠高!(個人最喜歡《言葉之庭》,可是超多人看不懂😌)
《你的名字》若與上面幾部比較起來,根本就是淺顯易懂的故事,雖然整部作品包含了層次與一定的深度,但非常深入淺出,我想是因為這次新海誠將主要發行商交給了「東寶」這樣大型的電影公司,而非他過去合作的獨立動畫公司,東寶的團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將新海誠最非主流的那一面轉化成大眾會接受並且喜愛上的劇本,也促使整部作品成為了新海誠作品中,最商業化卻又不失其個人風格的一部電影,這真的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就像新海誠早期的作品常常被評論為「人設很差」,包括人物的線條也並不精緻,動態上的表現更不是他作品的強項,然而這次《你的名字》找來了安藤雅司與田中將賀,兩位如此等級的專業角色設計師來擔任人物設計與作畫總監,難怪我一直覺得《你的名字》的人物外型長得超像《未聞花名》和《魔法禁書目錄》的啊!(敲手)
所以商業化並非壞事,包括主角配音有別以往啟用了男演員神木隆之介以及配角長澤雅美以外,新海誠也帶來一批御用美術團隊(就是新海誠作品中的強大背景作畫們),在這樣有力專家們的合作激盪下,《你的名字》不但劇情充滿張力,引人入勝,更重要的是動畫本身的質感簡直突破天際,既流暢又美得一點也不造作,在奇幻與現代化的背景中凸顯了傳統日式的美感,一切都是相輔相成,平衡的那樣剛好,劇情X轉折X作畫X音樂X對白X結局都面面俱到,而不是過於絢爛的煙火放完以後的那種空虛感,反而心中迴盪著說不出的餘韻,
我認為新海誠風格,
並不是用電影規格來上映的「動畫」(アニメ),而是用動畫的方式與技術所呈現的一部完整的「電影」(映画)!
《你的名字》就是這樣一部完整的好電影。
►四首主題曲
電影中有四首歌都是「主題曲」,而非「插入曲」,這點太重要了!因為「音樂」這件事在《你的名字》裡起到無比重要的作用,這電影裡每首歌都有它必須存在的意義,完全不是背景音樂那樣簡單的功能而已,
每首歌的歌詞,旋律,以及下歌的時間點都無比準、確!就像有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導播站在電影院上空觀察著每個人的表情,然後在所有觀眾情緒堆疊到最高點的時候喊出:「好,音樂、下!!」那般地分秒不差,幾乎是聽到每首歌開頭幾個字,你就會一股鼻酸衝動想哭,哭點低的人當然馬上就 (;д;) 了!你的喜怒哀樂完全一秒被勾了起來,前段鋪陳才在哈哈大笑,忽然一個冷不防就讓你落入啞口無言的轉折和精彩緊張的主線,這配樂天衣無縫,真的讓觀眾毫無防備;尤其第一首和最後一首我整個是雞皮疙瘩;
這要順便提到《你的名字》的製作過程,新海誠早在2014年的5月就和製作人討論出了這個構想和大概,在2014年10月由製作人去向樂團「RADWIMPS」提出委託製作四首主題歌,經過不斷反覆討論,到2015年中才製作完成,也就是說這四首主題曲並非只是「因為很貼切,所以拿來用」,而是四首歌本來就是「專為這部電影而生」的!
四首主題曲分別為開場曲「夢灯籠」、「前前前世」(這首超棒)、「スパークル」、結束曲「なんでもないや」(也是超棒!),每首歌每句歌詞都緊密貼合劇情,真的就是每首歌都有亮點和意義!
音樂搭配巧妙設計的蒙太奇,這種集視覺與聽覺一起講述故事過程的手法雖然在動畫片中常常出現,但《你的名字》絕對作到了一種前無古人的高度,當中還包括一個動畫版本的縮時攝影,也值得細細留意。
(※電影中完全沒有五月天歌曲出現,請放心進電影院觀賞。)
►以次文化展現的傳統日本文化
此片依然有著新海誠的文青調調,引用了一些日本方言、文學以及風俗和祭祀文化,
這叫什麼呢?這就是「文創」啊!
其實最有趣的,就是《你的名字》最一開始的雛型,是取自《古今和歌集》裡小野小町的一首和歌:「思ひつつ、寝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
意思是:
「若是想著那人入睡的話,也許就能在夢裡見到他了吧;如果早知道這是一場夢,但願我不曾醒來過。」
哇,這首和歌的情境有多美啊!
同時,初期也借用了日本平安時期的「とりかへばや物語」(有翻成「龍鳳逆轉」),它就是一個在講從小被當成女生扶養長大的秀氣男子,與被當成男子養育的活潑少女,雙雙進宮後邂逅談戀愛然後發生一堆亂七八糟事情的故事。(原作內容不僅前衛且破格,在那麼早之前就有偽娘、男扮女裝、BL和GL的題材寫成書,日本人對各種文化的接受度真的很厲害!(o゚ω゚o))(好的意味)
以上算是個小小的冷知識,那只是新海誠的發想來源,倒也稍微可以瞭解《你的名字》它靈魂互換的概念是哪裡來的,再搭配上那首和歌,更能感受到《你的名字》裡關於「夢」的解釋與意境;
特別想說明一下在電影中出現的一句詞:「逢魔ヶ時」(おうまがどきと)」
中文是「逢魔時刻」,源於平安時代,傳說那時候妖怪與人類共處一世,日本人認為早上是屬於人類的時間,而妖怪則出沒於夜晚的黑暗中(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所以當太陽正在下山、視線從光明轉為黑暗的黃昏時刻,就是兩界的大門重疊,有可能會遭逢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事物,或甚至誤入另一個世界,這段奇幻的時間帶就叫作「逢魔ヶ時」,
如果有看過靈異教師神眉或是一些與妖怪有關的動畫,就會常常聽到這個詞,而逢魔時刻的概念在《你的名字》中也算是一個關鍵點吧,理解這層意思再去欣賞電影,會感到這除了是一種暗示,也是一把解開劇情的鑰匙,
包括電影中所有的元素,彗星、隕石、小鎮、巫女、祭典、線、還有這個「糸守」的意譯就是「守護這條線」,看似瑣碎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設計過的拼圖,感覺跳躍的時間線,其實都指引到了一個方向,每一件小事都環環相扣,將這些東西在腦海中蒐集並且拼湊出來,最後顯示出一幅完整圖畫的那種感動…!
你才會覺得整個故事,所有所有的畫面是如此安定如此行雲流水,它沒有一個地方是不必要的。
►名為愛的引力
《你的名字》在某種程度上很像是《秒速5公分》的沿伸,都在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遇,絕對是件「必然的奇蹟」這回事,
世界這麼大,為什麼兩個人會來到彼此的世界,又,我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的那一個人,搞不好很早就在那裡了,只是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在等待的,其實每天都出現在彼此的生活裡,
借用一句最近常聽的歌的歌詞:「我不介意你慢動作,也不介意這次先擦肩而過,某天我們總會遇到對方然後說,
原來,是你噢。」,
並且,「我相信你正在與我相遇的路上,馬不停蹄。」☺☺☺
啊,真棒;
哪有什麼巧合和偶然,就好像蝴蝶效應一樣,你此刻作了什麼樣的選擇,什麼樣的決定,就影響到你的宇宙裡會吸引到怎麼未來,「在未來等著你」這句話一點都不虛幻,因為人生的每一場邂逅其實都正是過去的你的一個小動作或努力過所換來的,所以這一切搞不好也不是「相遇」,而是兩個人在浩瀚宇宙中的「重逢」!
對於一個學生時代沒有談過任何戀愛的人,居然可以寫出這樣敲動人心的情節,浪漫與純愛度反而加倍了,
「まだ会ったことのない君を、探している」
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從未見過的你。
是奇蹟,也是注定。
《你的名字》至今在日本已創下164億日元的票房,觀影人次超過一千一百八十幾萬人,日本雅虎的評分更是高達4.34分(滿分是5分),還超過了神隱少女的評價;最有趣的是,他們原本只估計大概15億票房,現在都不知道幾倍了,這種仍然在攀升的好評,也許就是良好商業合作的成果,的確是新海誠風格裡,我能給他一個「棒」字的作品,
藉由市場的專家,將新海誠過去那種輕語呢喃,轉化成了美好的青春吶喊,用二次元的人設碰撞出非常大眾向王道式,卻又不普通的戀愛物語,讓無論是沁入骨髓的動畫宅,亦或是藝術氛圍的文青們,再到一般現充大眾(笑),都能接受並且不知不覺進入這動人的詩篇裡,體會隕石撞地球般,名為愛的不可思議。
推薦度:🌟🌟🌟🌟🌟
肉牛滿面度:🌟🌟🌟🌟
畫面寫實度:🌟🌟🌟🌟🌟(看到新宿圓環太逼真我完全嚇到)
光影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