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6429061.A.302.html
大家好,我是求職天眼通的Affe。
先謝謝ZM大的回文建議,也很謝謝所有人這幾天給的批評跟指教。因為這幾天大概收到十幾個朋友轉貼給我這篇,所以這篇文章我就順手看了十幾次XD 想來想去,決定repo總結一下,給真的有心想了解的朋友一點淺見。
我知道在商言商,在沒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前是沒有資格談理念的,但嚴格說起來,我們打從開始創業後,就知道我們不可能靠求職評論這個主題來賺錢了,創造另一個取得資訊的門檻,造成另一種資訊不對稱,真的有違我們的初衷。我那時會選擇加入,單純是看到改變的契機就腦衝了,沒有事先想好商業模式的確是我們的錯QQ。在這一年裡,我們三個人只要醒著,心裡從來沒有停止想過該如何開發出一個能跟求職天眼通結合,又能獲利的產品。
扯遠了,關於人力市場與商業模式我們會在後續的文章講到,我就不在此贅述。以下我就一一針對ZM大提的問題作回答。
1.沒有洞察到資訊複雜的本質
我們並非台灣第一個做求職評論的網站,底下這幾張圖是另一個資料豐富的評論網站ibeeJobs, 在這個網站要留下「一則」工作與薪資的分享所需要填寫的表單。
表單鉅細靡遺地一步一步引導你留下極度完整的工作心得。對比天眼通只有優、缺點的開放式問答,確實是有夠具體、有夠完整。但,一般單純想分享的網友,看到這樣的表單還會有動力分享嗎?
在正式開發網站前我們也參照了各種評論網站,但,我們首先要意識到一件事情,對比餐廳、旅遊等主題,台灣對於「工作」評論這一塊才剛剛開始起步而已,而談論工作在我們的社會中又是相對敏感的話題,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一瞬間把發言門檻拉到這麼高,很有可能會曲高和寡。平台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東西,留評論的門檻這麼高,評論數自然少,單純上來找評論的使用者找個一、兩間都沒評論,久而久之就不會再使用,更不用說是分享工作經驗。
這其實就是一個trade-off,我們在設計網站時最終決定採用相對開放的留言方式,也是這個原因,沒有人用的平台,引導設計再怎麼好,產生出來的評論再怎麼有參考性,沒有人用就是沒用。我們很感謝今天大家討論的是天眼通,因為那代表有人在用,所以才有討論,大家也才會進而關注到這個議題。
而回到資訊複雜度這件事,我們的計畫是,隨著大家養成談論工作習慣的同時,逐步透過改版拉高發言門檻,慢慢地讓大家知道分享與資訊流通的力量,進而讓大家願意回答一些更具體更有參考價值的問題,簡言之就是在做非常危險的「教育市場」這件事。而這些東西大家也將在下一次大改版中上線,希望到時候大家也能踴躍分享。
2.社群必須帶起「旋風的循環」,天眼通缺乏「循環」的動機
我們其實想得非常多,為了讓天眼通運作起來,所以我們才設計了低的發言門檻,但這就回到「我們沒有洞察到資訊複雜的本質」,恩….。
天眼通是一個求職評論網站,網站上的公司行號一共有七十多萬家,一般大眾的確不會沒事就上去留言,畢竟在正常的使用情境下,也就只能在自己工作過的公司上分享你的工作經驗,就算你今天非常關心一間你沒有任職過的公司,至多你也就只能發問或閒聊而已,不是嗎??
在網站經營中,多種的 loop 會形成一個 growth model ,形成原文想達到的循環。以天眼通為例,其中一個 loop 是平台上人人都能輕易發言、新使用者被發言內容吸引來、新使用者也能夠很輕易發言再去觸及到更多新的使用者加入,除此之外我相信還有能做得更多的地方,帶起大家的參與與討論,但一樣是個 trade-off ,對沒麼閒暇資源的新創來說評估優先順序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沒看到的東西,並不只是因為沒有想到才沒有去做而已。
打從網站上線之後,媒體就直接把我們封為慣老闆資料庫,完全忽略我們的理念是想搭起勞資溝通的可能QQ 我們能理解壞事傳千里是人之常情,但這網站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找到適合的工作。使用者看到不適合、不好的,只能知道這一家公司要多多考慮,但其實,所有人都希望找到好的與適合的工作,可惜會分享好工作與愉快經驗的人並不多,因為使用者無法在這裡得到任何好處,要如何提高擁有滿意工作的人來留言,是市場給我們的難題之一,也是原先下階段要努力的目標。
這一點的確是我們在粉專或是任何公開的場合怎麼疾呼都沒有用的,這不是任何人的錯,要如何設計出讓大家都樂於分享自己滿意的工作經驗,創造平台的良善循環,或許我們與使用者都還需要點時間醞釀以及產品上的進化,才有機會讓平台再往下一個階段前進。
3.台灣網路創業新手的經典錯誤:以大國案例為模範
如果以人口來說,只要一個104就能吃下全台灣90%以上的線上求職,同理,對比其他人口大國,台灣只要一個這樣市占的職缺評論網站,就能有效解決職場的資訊不對稱。
之所以訪談提及國外的知名匿名評論網站,目的只是單純要讓大家知道,談論工作在國外,就算是中國也比台灣還要進步非常多。我們看到的不是商機,是很納悶為什麼台灣沒有辦法有,說好的亞洲民主燈塔呢?
另外一提,要不要以大國的產物為範例是一個假的問題,有前車之鑑卻完全視若無睹的心態並不值得鼓吹,問題在於如何在地化、從中創新或調整,這類的創業心法會講的高手很多,本篇不贅述。說說這些求職評論網站的商業模式,為什麼我們要模仿也是不可能的事。舉Glassdoor為例,2007年夏天創立,他們花了5年的時間,募資了2150萬美金,累積約300萬條評價,才開始研發廣告系統與發展功能行社群─讓企業用戶在平台上做招聘。在此之前,他們就只單純維護產品,累積資料。
至於募資,我們之前在文章就提及過,這不是我們的商業模式,因為我們老早就放棄以天眼通作為獲利的產品,如果公司要繼續存活,我們勢必得再做出一個可能可以跟天眼通結合,甚至是完全獨立的產品出來獲利。但同時天眼通的營運會需要一些資金,在許多熱心的朋友表示願意支持後,我們才決定以募資的形式來維持天眼通的運作,一方面也是希望讓認同天眼通理念的朋友們更有參與感。這部分的操作可以參考一個我們很景仰的公司「簡訊設計」,除了公司原有的獲利方式之外,也創立了「圖文不符」,藉由集資訂閱的方式讓他們可以持續在社會議題的創作上更穩定與持續,也不與原本的商業有所衝突。
4.台灣菁英有「對職場的典型想像過於扁平」的傾向
因為我在團隊裡主要負責的部分就包含面對使用者,這一年收過的私訊留言少說幾千則,許多事情的確是遇到了才知道,這些的確都是我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創業。雖然我不是菁英,但因為要處理的事情比想像中的多太多,轉換角色的問題的確是寶貴的一課。受教了。
5.社運式思考者的誤區:不要整天想用「倡議」與「道德」解決系統性問題
其實我一直沒有很確定,大家眼中的我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形象。我們經營到最後的感覺,的確像是在跟這個社會體制對幹,但我們開的是公司,一如所有想要解決市場上任何問題的創業者一樣,我們要受到市場的考驗、面臨商業化的挑戰,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選的「市場」或「產業」比較敏感,卻常常需要接受極高道德位置的挑戰以及被強加上覺青、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的色彩,加上社會上有一個奇怪的認知,彷彿做好事與商業行為絕對是對立的,要做好事、解決問題就一定要很窮(或至少看起來很窮),彷彿你一開始盈利就是個天大的罪過、就會跟無良商人劃上等號,但用社運式思考者這個名詞稱呼我們真的是第一次聽到XD
如果倡議有用的話,這件事情政府早就該做了,所以我們直接用行動經營了一個平台,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大家能減少求職時的資訊不對稱,如果它有機會能賺錢,那我們就能做出更多更棒的功能,最讚的是還能養活自己,改變世界。雖然這直接犯了創業第101堂課的錯:永遠別想要教育市場。至於找不到能夠攻略的節點的確也是我們能力不夠,受教了。
結論:
失敗就是失敗,輸球後裁判與球評的檢討我們都會虛心接受。ZM大這篇文章也很明顯是在收思過後整理出來的點評,非常謝謝你願意花時間寫這篇文章,討論、關注我們,謝謝。
至於產品本身有沒有解決問題,這個問題就交給我們數萬名用戶來回答了。我私自認為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狀態,許多有「價值」的事物在還沒有活到有「價格」的那一刻便消失。但這也沒什麼,我們也從來沒有怪罪於市場跟環境的意思,在商言商,經不起市場的考驗,無法讓公司繼續經營下去是我們必須承擔的結果。
講了這麼多也不是要辯解什麼,是因為這一年來發生太多事,除非是真的每天都在follow我們的朋友才會知道許多事情的來龍去脈,所以算是分享一些脈絡給大家知道。
有很多表面大家看到的東西,其實也是我們在有限的資源時間,透過自己的判斷做出的決定,或許事後看來是有錯的,但我想還是交代一下這些現象背後的想法,也算是自我紀錄這一年以來的經歷,希望有助於如果真的有一天還有人想要跳下來弄髒手時,能踩著我們的屍體往上爬XD
問題不會消失,期待更厲害、更有能力的人除了寫評論、做分析,更願意跳下來解決問題,相信一定會做得比我們更出色!
最後謝謝這幾天關心我們幫我們打氣加油的朋友們,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