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在這~
今天去萬芳醫院看周姍如醫師的門診,報到之後就被櫃檯叫去問,「為什麼要換醫生?」
雖然理論上我還沒開始醫師的療程,但一被問突然感覺好像做了什麼錯事,講話都支支吾吾了起來,就說我覺得有些問題沒被回答到,想換個醫師看看。
在等待叫號時,又被裡面的醫師叫去問了一遍,更直接地問說醫生的治療方式有什麼問題嗎?其實當下我應該是可以表明我還沒有進入任何醫師的療程,就想多諮詢幾個醫生就好了,但當下被問真的超像做了什麼壞事,就只好說我不確定咬合板是否可以有效治療,想聽聽其他醫生意見⋯⋯搞得我真的好像個背叛者~
進入診療椅後也是有個年輕實習醫生 (?) 先問一些基本問題,我一樣照答說我沒有很嚴重,但是張嘴會有卡卡聲,有時候會回不去等等⋯⋯等了一會兒,周醫師就來了。
首先,還是先說醫生部分主要是醫德問題,怕病患治療到一半就覺得醫生很爛然後換人,進而引發搶病人的情況,雖然說這是患者的權益,但身為醫生還是希望病人能配合完成好一個療程。在開始療程之前進行多諮詢是好事,而且也應該要這麼做。
之後她檢查我的咬合和下顎情況,基本上我這情況已經很久了,女孩子大概 17 歲發育成熟,我這樣的發育不平衡問題,應該就是那時候已經發生。她也和姜醫師相同,使用長短腳的狀況進行說明,但更仔細的說了骨骼與肌肉會有一個歪斜的平衡等等。還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咬合板治療,咬合板可以細微調整咬合的情況。嚴重的話可能就要關節手術了。
然後我有追問我都是左側感覺卡卡的,而且也向左邊歪斜,所以是左邊的問題嗎?醫生說是右邊卡住,左邊只是結果而已,要先找原因,不然一直處理左邊是弄不好的。
再來我向她討論正顎的事情,因為我確實蠻在意大小臉和歪斜的問題,所以會考慮去進行正顎,這部分她給的建議是先進行關節的調整,畢竟關節是功能面的事情,如果直接動正顎,很高機率又會回來顳顎關節科。而且咬合板治療也有拉回來一點點的可能。醫生建議在調整關節的同時,可以一面去外面診所諮詢正顎,尋找適合的醫生。另外我的情況不只是需要正顎,還要考慮右臉萎縮的情形,可能要塞假體。但重點還是要先搞好地基,我的地基大概是 60 分,勉勉強強及格而已。
最後我問醫師平常的咬合到底應該咬哪邊,因為小時候矯正醫生教的咬合練習,導致我現在咬合有兩種咬法,她直接告訴我放鬆不要咬 XD,她說一邊是咬位、一邊是錯位,但兩邊都不是在中間,有機率可能會對,但妳不知道在哪裡,所以放鬆就好。
討論的差不多,醫師說那就差不多這樣放妳回去,如果要開始療程,就下次來做咬合板,然後給了我一張衛教單。
出去之後真的心情超級好,跟之前的醫生感受差很多,霹哩啪啦跟阿斯分享了一堆,然後才意識到健保卡在自己手上,這樣櫃檯沒辦法幫我約診吧?跑去問櫃檯,才約好了下次的時間,坐在那邊白等超傻。
結束後去附近的 Louisa 吃早午餐,到底為什麼西西里咖啡的冰塊都一定要這麼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