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99] 鬥陣俱樂部 (Fight Club)

在Movie板經常被提及的經典之一,終於有時間來好好看看。
內容大要:
主角是一個汽車保險銷售員,每日的漫無目的讓他壓力無處發洩,
儘管郵購了許多IKEA高級家具,卻依然毫無改善,
狀況日益嚴重,甚至導致了失眠症,
醫生開玩笑告訴他去看看一些比他悲慘的人吧!
於是他開始周遊在各個病症自助團體之間,
藉由他人悲慘的故事催眠自己仍然是幸福快樂的,
某天他發現了和他做一樣事情的女人-瑪拉,原本可以讓人放鬆的去處又變成焦慮的來源。
在一次旅途中,他遇見了肥皂商人:泰勒德頓(Tyler Durden),回家後發現公寓被人炸毀,
他鼓起勇氣打給泰勒,兩人成為朋友,創立了地下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
讓汲汲營營的上班族們藉由互相鬥毆來釋放壓力。
某天主角發現瑪拉和泰勒發生了關係,而同時Fight Club也大肆地在全世界擴張,
更甚至變成了犯罪組織,四處進行破壞,就在主角越來越受不了這一切時,
居然發現泰勒其實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人格…
本片很受到探討的就是泰勒所帶出來的一個問題,
他想要摧毀資本主義和物質,讓人類了解真正應該追求的是精神層面,
並且透過死亡和恐懼來逼出人們達成目標的潛能。
大爺說他看了之後更不知道自己活著,所為何事…
而我仍然在意那些被泰勒徵召去作軍隊的人,似乎更加地捨棄了自我。
另外也有一種觀點很有趣的,參照 [好雷] 鬥陣俱樂部 – 魯蛇的逆襲?
資本主義為我們建立了一套價值,
先不論好壞,至少設立了一個「可以追求」的目標。
如果拔除這套規則,又有多少人會知道自己該追求甚麼?
人類社會自從可以自給自足後,
因不必為生存而煩惱,生活中反而出現了大量的空白。
如果沒有一個目標,生活無疑是痛苦、無聊的。
但是多餘的時間應該拿來追求甚麼?
這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大哉問。
中世紀以前的人們追求宗教信仰和死後生命,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興趣轉向哲學與藝術,
工業革命後則逐漸走向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
追求財富和物質滿足。
而「鬥陣俱樂部」呢?
雖然泰勒說不應受資本主義價值觀所囿、
要先失去一切才能得到終極自由,
但他似乎也未提出如果不追求財富,
又應該追求甚麼。
是追打鬥的技巧嗎?
但他只視打鬥為思想解放的工具,
卻未曾將精進打鬥技巧作為思想主軸。
人類有一種強烈的「知」的慾望,
需要明白每件事情發生的原因,
更需要為自身的存在賦予意義。
因此當你徹底消除一個人的既定價值觀,
也等於拿走那套他所熟悉、相信的生存意義。
如果不賦予新的意義,那麼迎接他的將只有混亂和虛無。


 
然而電影終歸是電影,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能夠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反思,就已經是不錯的成果。
You are not your job. You are not how much you have in the bank. You are not the contents of your wallet. You are not your khakis. You are not a beautiful and unique snowflake.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你的銀行存款不代表你、你的口袋有多少錢不代表你、你的卡其衣不代表你、你並不是一片美麗而獨特的雪花。
Tyler says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t 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 Fight Club represents that kind of freedom.
Tyler說,不管你擁有什麼到最後都將反過來箝制你;唯有失去一切,你才能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Fight Club就是這種自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